1. 我的图书馆
  2. 移动图书馆
  3. 图书馆旧版
  4. 学校主页
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馆内新闻 >> 正文
    馆内新闻
    图书馆湖畔讲座系列——“牛津的启示——英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借鉴与思考”成功举办
    2014年10月28日 00:00

2014年9月26日晚8点,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教授主讲的“牛津的启示——英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借鉴与思考”在2教109教室拉开帷幕。我校资深老教授周伟民和唐玲玲、学校党政机关部分领导、图书馆馆长王琦教授及各学院师生前来聆听。

胡校长首先从牛津和剑桥两所著名大学向大家娓娓道来,解读了两所名校中国译名的由来以及两所名校的创建方式,由此联想到海南大学前身——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创建。“为了让我国能够自主生产橡胶,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应运而生。”谈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,自然想到中国的北京大学与剑桥大学。“我们一直都有种文化与精神追求——名校情结。”胡校长说,“我上学那会儿,梦中北大是第一。有了下一代,还是想让下一代上北大。”胡校长进而鼓励海大的莘莘学子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。

接下来,胡校长解析了中国与英国的学院制的不同之处。众所周知,中国的学院是以学科专业命名的,一目了然。牛津大学的学院名称并不是以此为依据划分。牛津大学按照师生居住街区划分学院,每一个学院几乎具有全部的学科专业。“这38个学院是独立的自我管理的,他们与学校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关系。”胡校长说,“大学负责课堂式教学,学院则负责导师制教学。”胡校长赞扬了这种教育模式:“正是通过大学与学院的分工协作与相互补充,牛津大学才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水平的人才。”

随后,胡校长重点讲解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。牛津大学的学生从入学之日起,就由学院指派一名导师,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学。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最基本要素是撰写周论文,导师每个星期布置阅读任务,学生对所阅读的资料文献做深入独到的思考,然后写出一篇2000—3000字的论文。上课时学生首先要大声朗读自己的论文或报告并讲解论文的内容,导师与学生一起就文章进行辩论。“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学生不做好准备工作,就不能过关。”胡校长认为导师制使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可能隐瞒。“导师与学生充分沟通,这是一种对话式的、激发灵感的,也是能带来深刻享受的教学过程。”胡校长十分认可这种教学模式,他说:“在当代著名学府中,牛津以其独特的导师制而独树一帜。可以说,是导师制缔造了牛津。”胡校长认为导师制的另一明显优势是隐性知识的传承。在“导师制”实行过程中,学生从导师身上可以学到难以提炼的隐形知识,如为人处世的方法,思考问题的思路,艺术化的领导技巧等,而这些隐形知识对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以此联想到中国的私塾制,为什么我们的私塾制被丢弃了?胡校长认为在现行条件下,我们不可能照搬牛津大学的导师制,但是可以学习其经验,营造牛津大学的学习氛围,主动地、尽可能多的获得导师制的效果。

就如何看待中英大学的差距胡校长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目前的差距是明显的,中国至今还没有出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。“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惯性的能量是有限的。”胡校长认为牛津大学的状态是一种惯性,800年以来从未改变。英国已由“日不落帝国”转化为“日落帝国”,我们有理由相信惯性的力量是有限的。“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用30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。厚积薄发,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梦想指日可待。”胡校长说,“这个理想的实现同样离不开海南大学的诸位。”

胡校长就对出国留学的酸葡萄心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我国每年有43万人出国留学,这43万人获得的差异文化和思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是短时期能用财力获得的,而且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强盛,留学回国的趋势越来越确定。“所以说,出国留学这笔钱花的很值。”胡校长建议大家要正确对待出国留学,争取出国留学,增长学识和见识,倡导出国留学的学生要记得学成回国,报效祖国。

最后,胡校长与现场观众就“何时出国留学、如何看待中外学生的差距、导师制的目的何在”等问题与现场观众做了详细深刻的解答。

胡校长围绕中英高等教育的区别及由此带来的反思,以独到的见解、深刻的思想、幽默诙谐的语言让现场师生受益匪浅,深觉不虚此行。

讲座题目

胡新文教授现场讲授心得

讲座现场座无虚席

文字:胡晓纬何莉图片:张爽

  
    图书馆新浪微博 图书馆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