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通讯员董鹏)10月31日晚8点,海南大学副校长傅国华教授做客图书馆第42期湖畔讲坛,在图书馆五楼多功能报告厅作题为“思维方式创新与创新发展”的讲座。图书馆馆长王琦教授、副馆长闫金玲及各学院近百名师生前来聆听。
傅国华教授分别从“模糊性现象与问题”、“创新的思考”、“学习、创新与发展”和“结论与建议”四个方面为在场师生深入阐释了“思维方式创新与创新发展”。
傅校长首先通过与观众互动的方式揭示出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“模糊性现象与问题”,他指出,由于教育的模糊性导致了学生认知的模糊性,而这种现象的危害在于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把握、问题的理解产生偏差,而要想“创新”则必须打破这种现象。同时,他还通过比较中、德两国人不同的思维方式、解析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告诉大家:思维与创新密不可分,思维的优化能够促进创新,而创新则需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思维模式。
接着,傅校长谈及了自己对创新的思考。“创,始也”;“新”与“旧”相对,创新由“创”与“新”组成,“创”是探索、破解的过程,“新”则是“创”的结果,更是与以前同质物的比较结果,即前人没有做过的。他认为,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,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,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。当今中国的发展,主要依靠创新。
继而,傅校长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剖析了“学习、创新与发展”之间的关系。他表明:创新基于理论,理论源于学习,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新。创新的想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,特别是原始创新是建立在深厚的基本理论之上的,所以基本功一定要扎实。而学习则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,学习促进创新,只有认识旧的,才能找出新的。在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之后,就要考虑如何促进个人发展。就此,傅校长匠心独运地将经济学中的“生产范式”结合自身的见解,列出一则“个人发展需要范式”,即个人发展需要范式=食物+学习=生存环境+M(健康、心理、知识存量、技能)=个人素养和能力,或生产力、发展力。他强调,只有既改革自身的静态因素(包括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康、消化积累等),同时又开放自身的动态因素(包括知识、技能、实践等),才能够真正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。
最后,在与现场观众就“如何培养创新思维、如何促进个人发展”等问题进行解答时,傅校长提出了四点建议:一是要引导思维方式转变,因为思维整合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;二是注重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思维方式,因为思维方式影响个人能力培养及其发展;三是不断地反思学习与改进学习,通过观察、模仿内化等来获取理论知识,通过实践锻炼提升个人能力;四是学会使用个人的人力资本、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,进而逐步形成个人竞争优势。
傅校长围绕思维方式创新、创新发展及由此引发的思考,以其独特的视角、深刻的思想、朴实的语言令现场师生受益匪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