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我的图书馆
  2. 移动图书馆
  3. 图书馆旧版
  4. 学校主页
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馆内新闻 >> 正文
    馆内新闻
    湖畔讲坛第113期:丝绸之路
    2018年10月31日 00:00

古代中国有一条被称为生命线的大通道,这条路至今还是唯一贯通中国东西方向的通道,三大古都开封、洛阳、长安都在这条线上;中亚也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大干线,称亚洲干道,但这两条线都因为大沙漠和怕米尔高原的阻隔而未能连通,都成了断头路。

恶劣自然环境的深重阻隔及道路过于遥远、途中一些游牧民族横隔于道的严重人为干扰和阻隔,以及当时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,即认识方面的条件还没有成熟、到位,使得东西方这两条线的连通障碍重重。

要战胜这些障碍并开通丝路,除了要具有认识方面的条件外,有没有具有强烈探索意识的探险家、有没有能够战胜艰苦环境与严重人为阻隔的英雄人物、有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动用军事手段扫清障碍和对通道实施安全保障,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。

2018年10月26日晚上,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,面对济济一堂的师生,著名文博专家王世平先生以“敦煌壁画:客商遇盗图”展开了湖畔讲坛第113期:“丝绸之路”学术讲座的序幕。

王先生说:是中国人和中国政府最早开通了“丝绸之路”。公元前138年,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;公元前119年,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,将这两条线连接在一起,把世界的东方与西方连接起来,从而形成了“丝绸之路”。自此以后,中国丝绸通过这条路传到印度、波斯,又经叙利亚传到欧洲,大量向西输出,曾经的罗马帝国成为中国丝绸的最大需求国,丝绸是这条贸易大路上的大宗商品,故名之为“丝绸之路”。

接下来,王先生用陕西历史博物馆丰富的馆藏、敦煌壁画的丰富图片等向大家娓娓道来来历朝历代对“丝绸之路”的开发,以及与丝路关联的中外伟大人物:张骞、霍去病、班超、甘英、法显、鸠摩罗什、玄奘、义净、杜环、马可·波罗等,尤其是盛世大唐的昂扬精神和宏大气势,使得“丝绸之路”在唐朝时达到了它最繁盛的阶段。

自汉朝张骞始开丝绸之路,大大拓展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,加强了中国的国力和对西域的控制。到了隋唐时期,丝绸之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隋炀帝重视对丝绸之路的经营,与西域各国联系密切;唐太宗设立了安西都护府;唐高宗时周边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唐朝的羁縻州府;武则天在天山之北设置北庭都护府,继续加强对丝路的经营。各国尊称唐太宗为“天可汗”,标志着以唐朝为核心的朝贡礼仪秩序的建立,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展示中心。敦煌壁画: “天可汗”唐太宗、唐阎立本《步辇图》、乾陵石刻六十一王宾像、唐墓壁画《客使图》等等艺术作品,一一展现着唐代经由丝绸之路而万国来朝的繁荣和鼎盛。

唐朝制定了涉外交易办法,对外商的管理除市场管理机构外,还有外侨中自己产生的管理人员。管二百人以下的称“祆正”,管二百人以上的称“萨宝”,并被列入官方的官品。并设立有服务贸易的配套设施,如有为胡商服务的邸店、寄附铺,有外币兑换的专门店铺。唐王朝瑰丽无比的文化财富,通过对周边国家和世界产生了强烈震撼力和辐射力。

沿丝路进行的中西文化交流,特别是佛教的传入,对中国文化和精神世界、科学技术、医疗卫生以及生活方式,如建筑、服饰、饮食、文艺、出行、丧葬、军事、政治、民族关系等等,都产生了巨大影响,并最终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。

2014年6月22日,中国和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“丝绸之路:长安-天山廊道的路网”,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,属文化线路类型。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,包括各类遗迹33处。其中,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、古建筑等遗迹。

200余名师生与社会人士慕名前来聆听了这场讲座。

2018年10月30日

图书馆“湖畔讲坛”

  
    图书馆新浪微博 图书馆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