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我的图书馆
  2. 移动图书馆
  3. 图书馆旧版
  4. 学校主页
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馆内新闻 >> 正文
    馆内新闻
    湖畔讲坛第121期:寻找中国文明远逝的灵魂
    2019年04月03日 00:00

湖畔讲坛第121期:寻找中国文明远逝的灵魂

2019年3月29日晚上,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李溢教授做客“湖畔讲坛”第121期,讲述:“寻找中国文明远逝的灵魂——人文精神”。是夜,图书馆北馆五楼多功能报告厅人头攒动,湖畔讲坛特邀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杨国良教授作主持,图书馆闫金玲副馆长与200余名师生与社会人士静静聆听了这场讲座。

何谓人文精神?1990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:人文发展指数,高扬人的旗帜,以人的幸福为目标,以人的本质为标准,尊重人的价值、人的尊严、人的意义、人的自由、人的解放。而早在2000年前,荀子曰:“水火有气而无生,草木有生而无知,禽兽有知而无义,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,故最为天下贤也。” 在我看来,李教授一言以蔽之:所谓人文者,情义也,即有情有义。

古代中国以礼仪之邦的灿烂文明号称于世。日本圣德太子文化立国,大化革新,全盘唐化。中江藤树曰:“圣人非唐土不能诞生”, 伊藤仁斋盛赞《论语》“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”。但是自宋代灭亡之后,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渐行渐远,而终止失落。 曾经日本和尚嗐哩嘛哈来访中国,答大明朱元璋皇帝曰:“国比中原国,人是上古人。衣冠唐制度,礼乐汉君臣。”,暗示的即是日本还是崇尚中国之古风,但是大明的天下已古风不再。

接下来,李溢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远古灿烂的人文精神:

其一、礼义精神。《礼记》:“凡人之所以为人者,礼义也。” 论语》曰: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。从《管子》提出:礼、义、廉、耻学说,到儒家提出礼治,李教授讲述了中国传统的婚丧礼仪、人际交往之礼等,礼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和意义:可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,创造社会温暖和谐的道德人生,创造人性之美的审美人生。

其二、诗意精神。中国古人的诗意生活哲学,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:琴棋书画剑,诗词歌赋联。这种诗意般的生活发源于人与自然合一的哲学理念,可以让我们抵抗佛家所说的“一切皆苦”的平庸人生,让生命的过程充满情义,并获得慰藉。李教授特别讲述了苏轼的亲情、爱情、友情,堪称中国情义第一人;同时他也提到了伟大如毛泽东主席,在晚年爱读《别赋》《恨赋》《雪赋》《枯树赋》,正是这种诗意生活帮他度过了孤病的最后人生。

其三、人格精神。李教授重点讲述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的“大丈夫精神”和“浩然之气”,以及近代海瑞的忠介精神。

最后,李溢教授今天的人应该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,而返璞归真,追寻远古人文精神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。

2019年3月30日

图书馆“湖畔讲坛”

  
    图书馆新浪微博 图书馆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