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畔讲坛第124期:著名红学专家解读伟大的经典《红楼梦》
2019年5月16日下午,著名红学专家张庆善先生走进海南大学图书馆“湖畔讲坛”第124期,为我校师生带来“伟大的经典,永恒的魅力”学术讲座。张庆善先生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、副院长,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,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,著作等身,被赞誉为“中国当今最有价值的红学专家”。 图书馆房云昆书记、闫金玲副馆长等师生听取了这场精彩的讲座。
讲座伊始,张庆善先生广征博引,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众多名家的观点,阐释了《红楼梦》是什么样的书,以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。丘吉尔曾说:“我宁可失去一个东印度,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!”而蒋和森先生曾有言:“中国宁可不造万里长城,也不能没有《红楼梦》。”张先生以莎士比亚之于英国,普希金、托尔斯泰之于俄国类比,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是一座永不风化的伟大的文化长城,是来自当时的伟大的心灵呼唤,其优美的故事,青春靓丽的人物形象似一幅灿烂的中国古代社会画卷,涵盖了建筑园林、典章制度、舞蹈等,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经典。
张先生说:我认为作为一个有一定文化的中国人,一定要读读《红楼梦》。应该把你对《红楼梦》了解不了解,熟悉不熟悉,喜欢不喜欢,作为成为衡量一个中国人人文素养的标志之一。
怎样读《红楼梦》?我有这样一些基本观点:第一要把《红楼梦》当作文学作品来读;第二,读《红楼梦》要精读、细读。《红楼梦》本来就是一本小说,我们不要篡改作者的本义而牵强附会去另样解读,《红楼梦》由两条主线贯穿:一条是贵族家族的衰落史,一条是年轻人的悲剧史,本来描述的是贵族家庭衰落前后、青年男女的人生悲剧的文学作品,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,也暗含了作者的人生体验。
其次,《红楼梦》语言精彩、结构精妙,人物塑造天下第一,读《红楼梦》不能囫囵吞枣,必须精读细读,如细品龙井。例如对于宝玉这个人物,如何解读?应该说读懂了宝玉,就读懂了《红楼梦》,其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率真,二是情真。作为贵族大家族的唯一男孩,是家族唯一的希望,却最终成为家族衰落的掘墓人,宝玉最早感受到家族悲剧的悲凉,表现在作品中,就是他经常提到死,对死亡有特别的期待,其实是他反抗社会的一种表达方式。还有王熙凤、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,也需要仔细品读。
最后,张庆善先生总结说,阅读《红楼梦》永不过时,它对于提高中国人的人文素养、审美情趣和人生体验,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。
讲座结束后,图书馆接受了张庆善先生签名的《红楼梦》精装本。